5月9日清晨,晨光熹微中,智能制造学院20余名师生代表踏上了前往船山区北固镇窝窝店村的征程。这场以“传承五四星火 奉献青春力量”为主题的特别行动,不仅是对五四运动106周年的深情致敬,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接力——青年学子用脚步丈量乡村热土,以实干书写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田间地头挥洒汗水:青春助农彰显责任担当
“加油!加油!”上午9点,窝窝店村油菜田里传来此起彼伏的呐喊声。师生们手持镰刀,俯身穿梭于金黄的油菜丛中,动作虽显生疏却格外认真。“这些孩子干劲十足,比我们村里不少年轻人都卖力!”村民王大爷看着满头大汗的学生们,脸上笑开了花。1个多小时的劳作中,志愿者们共帮助三户缺乏劳动力的困难家庭完成油菜收割与秧苗插种,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青春誓言。


枝头硕果映初心:果园里的思政课
春日暖阳穿透枇杷树冠,金灿灿的果实在绿叶间若隐若现。师生们走进村集体经济产业园的枇杷种植基地,枝头饱满的果实缀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果香。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罗英随手摘下一颗枇杷:“这是我们引进的‘大五星’枇杷,糖度高达15度,是村集体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们边品尝鲜果边听她讲述乡村振兴的奋斗故事。“原来书本上的‘产业振兴’四个字,背后是这样鲜活的实践。”24模具1班朱华川在笔记本上郑重写下感悟。

红色基因薪火传:一场跨越时代的对话
临近正午的座谈会现场,气氛庄重而热烈。学院师生与北固镇青年团员代表围坐一堂,共同研读人民网刊登的《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青年运动时代主题的重要论述的逻辑内涵》,观看视频短片《纪念五四运动,传承五四精神》。“今天的青年不必再像知青那样‘面朝黄土背朝天’,但乡村振兴需要青年用智慧激活乡土,智能制造呼唤青年以代码重塑工业未来。”23模具3班陈俊先分享知青岁月学习心得时,眼神坚定。北固镇团委书记李俊宏接过话茬:“今天的乡村振兴同样需要这种扎根泥土的韧劲。我们期待更多青年学子加入这场‘双向奔赴’!”

创新形式展风采:直播助农拓渠道
活动期间,学生团队通过直播镜头向全网展示窝窝店村自然风光与特色农产品,吸引1万余名网友关注互动,把田里的泥点子变成了网红流量。同学们还准备帮忙开发“农耕盲盒”文创产品,将窝窝店龙隐李子、枇杷等农产品与非遗手作结合,到学校里面推广销售。这种“线下实践+线上宣传”的新模式,不仅扩大了活动影响力,更为当地农副产品拓宽了销售渠道,以青春之力赋能乡村振兴。

午后,返程车上响起轻快的歌声。“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初心从未有改变……”师生们自发合唱的歌声中,本次五四主题实践活动画上圆满句号。但这场关于理想与责任的对话,正在更多年轻人心中激荡回响。正如学院党总支副支书记向李所言:“五四精神不是尘封的历史,而是永不熄灭的火炬。我们要让它照亮更多青年的前行之路。”
此次主题团日活动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深度融合,激励青年学子在躬身实践中感悟五四精神的时代内涵,以青春之志投身乡村振兴伟大实践。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青年志愿服务品牌建设,引导更多团员青年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拟稿:刘佳利 审核:向李)